关于深圳的选择题
记得在1997年时,一位朋友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现在离开深圳,那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如果谁现在来到深圳,那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为笔者是1997年的6月来到深圳的,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他这话的意思,据笔者的理解,是这样一个思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是深圳在全国政治地位重要性所达到的最高点,从此上升通道已经完成,此后要么窄幅波动,要么进入下降通道。
经济形势决定城市的居民的信心,居民的信心决定这个城市的未来。如果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就意味着他断定深圳走入下降通道,那他若有更好的选择,他就会离开深圳;如果他认定深圳前途一片大好,因而来到深圳,那他便是乐观主义者。
之所以现在仍想起了那句话,是因为到了如今,这句话仍然有效,仍然有效本身就证明深圳这4年间是在窄幅波动的横盘之中。
高潮落幕
深圳为什么会成为深圳?全是因为河对岸的香港。谁都知道深圳特区的设立,其一是为了香港平稳回归,人家那边那么花花世界,咱这边要是荒郊野岭,影响伟大祖国的形象,咱起码也得弄个小花花世界,让香港人放心,落差没那么大;其二是为了利用香港这个资本主义的前哨阵地,用他们的钱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当然如有可能也学上三招两式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三可能与香港关系不是很大,但追根究底仍是利用香港优势,那就是,由于正值改革开放,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那些对旧体制心怀不满求去之心甚切的人,给他们一个机会。
应该说,深圳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啦。从其一来说,十几年下来,深圳不只成了一个小花花世界,其实已可算是一个中花花世界,单从高楼大厦林立、城市车水马龙、人们脚步匆匆、金钱到处流动来说,跟香港已差不了太远,香港北区的村民们,看深圳的眼光视角已从俯视变成了仰视,即便是香港高层的官员或学者,也已换了青眼看深圳,甚至于,以前只把深圳当作自已带的一个小学徒的,现在也要把深圳当作一个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啦,深圳人看香港的眼光,已从须仰视才见切换到了平视了,要探讨深港两地的合作,更有甚者,在城市建设方面,已不将香港当作楷模,转而要以新加坡为参照系了。
从其二来说,学香港,利用香港,深圳已做得不能再好。从产业转移来说,香港加工业北移,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落在了深圳,由于有香港的缘故,深圳才有了在全国最牛逼的珠宝业、家具灯饰业、房地产业、印刷业、玩具业、电子业等等等等,才有了在全国一流的服装业、家电业、物流业、金融业。深圳是香港人最习惯于投资的地区,也是香港人投资最多的地区,直到最近,可爱的香港人不但在深圳买房安家(深圳的房子有十分之一卖给香港人)、双休日到深圳购物——横扫狂扫!从冒牌手袋到假首饰,从书籍到蔬菜,从桑拿到补牙全干。从其三来说,深圳十几二十年间,从空地上建起一座与内地完全不一样的城市,内地来到者举凡数百万人,理想主义者以为找到了全新的生活环境,这儿办事更多靠一些实力而不完全凭关系,这儿人们不关注你的私生活故乡到处流传,这儿不大论资排辈,而是能者上劣者下;失落者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没有人在意你伤心的过去;冒险家现在可能已功成名就变得不再冒险。
于是在二十年后,深圳就成了这样一个深圳:人口已有430万(事实上已有六七百万之多),GDP已有1600亿之多的中国第四大营商城市。1997年,深圳牛逼到了顶点。
下边要再造传奇时,问题出现了:香港已回归了,深圳的任务不再明晰了;邓小平已去世了,政治文化的认同感转向了别处;香港的内功已全转过来了,深圳要靠自己行走江湖了;全国都要开放了,试点结束了;创业的激情消退了,深圳进入了男人高潮后一般都会有的“思睡期”。某种意义上说,在这特别时期,盘整就是坚强。
深圳盘整
事实上从1995年左右深圳就开始了盘整。盘整的形成,是由于以下四种力胶合在一起起作用:往前走的目标毅力、新补充进来的往上冲的新体力、走累之后的惰性力、整个国家捆在一起往前走的拖力。深圳已不再是前锋,而变成了中场,顶多是一个位置靠前的前卫,顶多是一个影子前锋。他只能寻找前锋被别人后卫看紧时的射门机会。如果你觉得这样描述并不准确的话,我最多只能修改为,深圳和上海、北京并列为中国的三前锋。
往前走的毅力体现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或重新发现。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房地产业,比如服装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1997年之前,深圳的创业者已打好了一个国内最好的底子,这个底子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中国最宽、绿化最好的第一城市干道深南大道的横贯东西;英明的前任领导确保的三大城市隔离带仍未被破坏:这三大隔离带(其一是由笔架山公园、深圳中心公园组成;其二是由香蜜湖渡假村、特发高尔夫俱乐部组成;其三由名商高尔夫球场、沙河高尔夫球会组成,分别宽约800米。)给了深圳大片的绿地、畅通的气流、市中心的休闲娱乐基地,以及一个不是传统摊大饼的中国城市(在此之前的中国城市,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无不是摊大饼得来的城市。);规划未全被破坏的福田中心区留给深圳一个理想的CBD区域;广深铁路、广深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的深圳机场、中国第二大集装港的深圳港(其中盐田港是一个大功,成功地抢到了李嘉诚来投资。)这些为深圳的物流业打好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虽然深圳一直没有象大连那样强调自己是最漂亮的城市,但是深圳其实比大连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深圳的优惠政策已消失殆尽的情况下,优美的城市成了留人的最有力武器,你可以去问一问,有多少人是因为深圳的生活环境而留下来的?
在此基础上,深圳仍在往前走的毅力表现在:继续完善城市环境,修建了滨海大道,整饰沿海区域,使深圳作为一个滨海城市名符其实;以国产化为由,在当时北京不喜欢各大城市争建地铁的心态下让深圳地铁立了项,虽然一期只修到了侨城东使得地铁的作用大打折扣,但在深圳基础设施投资乏力的情况下,这已是深圳最大的在建项目;争取中央支持,虽已有点晚但是争取到了盐田港三期上马,并推动招商局集团重新振作蛇口港等深圳西部港区;在机荷高速修通之后,接着修筑盐坝高速,积极完善深圳市内高速公司及快速干道网的布局;在深圳机场客运已接近上限(在现行票价水平上)情况下,将国际货运作为机场新的增长点,至少可以从广州白云机场嘴里抢到不少货运量,成为华南国际货运的基地之一。
房地产业,在经历1992-1993年的高潮之后,深圳房地产仍能克服萧条,稳步成长,当然,这也是需求旺盛所赐。由于靠近香港,深圳地产商从香港人那里学到了国内最好的物业管理模式,并将物业管理优势向全国转卖,深万科、中海、金地等物管公司都在国内开拓市场,让人刮目相看;虽然在大型屋村建设方面不及广州搞得轰轰烈烈,但总算也朝着摆脱小家子气方向努力,开始起步;最最关键的是,深圳在批地方面领了全国之先,从2000年开始宣布以后政府转让土地全都采招标拍卖方式,这一市场化的措施为地产业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也使得深圳走上了批地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的香港道路。今年中,深圳市决定将滨海大道建成后华侨城南的填海区域拿出来拍卖,底价是50亿元,这一举措虽然已无了创业者将大片黄金地段拿来作绿化等公益性用地的伟大气魄,但总算是守成者的务实之举,并且照顾到了规划的统一性,也还算中规中矩,至于最后效果如何,就看地产商们是否严格遵守城市规划了。不过,在将来的深圳,所有的沿海风水宝地都将成为富人的聚居区则会是不争的事实,而穷人们,则都将被赶到特区外居住了,如果政府的微利房计划最终放弃,而又没有其它的平抑房价的得力措施的话。现在还不敢说,但是留仙村十万人大型屋村的计划已经废止了,而代之以留仙洞集成电路产业园则已是现实。
服装业是另一个典型。某种意义上说,在1997年之前深圳的服装业完全是代工模式,不注重品牌建设,虽然款式在全国都有领先,但是响当当的品牌则非常少,这一点比江浙、武汉等地都差了好远,但是回归后这三四年间,深圳服装制造商学得也很快,尤其是在女装方面,已成国内最主要品牌集中地。这说明深圳人还是有学习能力和上进愿望,有应变图存的机动性。
往上冲的新体力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在香港产业北移基本完成后,在产业方面,香港人已不能给深圳什么,顶多是将那些产业搬离深圳继续北迁。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与香港区分开来特立独行的新道路。
其实早在1994-1995年,深圳决策层已发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并且认定深圳的产途是高新技术产业。当时国内不少城市也知道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但是在2000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前,它们都还没有将高新技术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深圳早就提到了。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最聪明的是比其它省市早一点看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体系,是比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更为重要的东东,相比之下,北京人要到2000年才看到,而西安人到现在也还没看到。
在五六年前深圳决定将自己的前途押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时,香港人发出了嘲笑的声音,他们不相信在深圳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有影响力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地方,能搞高科技产业。而且当时由于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深圳宣布取消对传统来料加工业的更多优惠政策,这导致这些产业纷纷继续北迁到东莞、惠州、中山等地,深圳一时有增长趋于缓慢的危机感。但深圳的领导人总算发挥了一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不懈地长抓下去。这样在1999年前后,已有了充分的成效,华为、中兴、金蝶、深科技等本土高科技企业在国内称一时之秀,联想、方正等也纷纷强调深圳在公司布局中的重要性,一些跨国机构在深圳的制造基地也很给深圳长面子。这样深圳就被国内媒体锁定为国内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形象已树立起来。
90年代中期,国内很流行所谓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深圳也搭了这样的一个文化台,就是荔枝节。和国内许多这样的“文化搭台贸唱戏”一样,往往在一两年以后就堕落成既劳民伤财又没有什么效果的“官场秀”。
1999年前后,深圳领导人决定将原来已难以为继的荔枝节加以改造,举办一种高科技的展览或交易会。最难得的是在粤省的支持下,他们争取到了北京的支持,将这种交易会定位为与广交会、厦门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同等级别的国家级交易会,定名为“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外经贸部、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四个部委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举办,每年秋天在深圳举行。高交会定格为国家级可谓深圳自香港回归后政治上取得的最重要的成绩,倘若创业板也能如期在深圳开盘的话,它将使得深圳既不缺高科技项目及人才,也不缺创投资资金,因而一举奠定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在国内独一无二的优势。然而,创业板的一拖再拖让深圳这个如意算盘在近两年内至少半落空了。这不是深圳所能左右的事情,这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步骤拖了深圳的后腿。国家改革到了过关时的一致性,将和深圳的惰性一样,成为深圳的下坠力。
深圳的惰性主要体现在政府机关。
2001年上半年,在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一轮政府改革之后,深圳宣布推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提速”运动,目标是洗涤官场上懒散和僵化的作风,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各相关的政府机构都对社会发布了其精简办事程序的作法和承诺。如果这事情代表深圳主政官清醒地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并有全面清洗的决心的话,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做起来很难。
对深圳来说,自从特区政策普惠化以后,在与国内其它城市的竞争中已失去了一把利器,所有的学者都认定,深圳唯一所能恃的就是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已形成的良好的市场制度氛围,市场化的政府工作效率较高,观念较新。深圳不少智囊团的人士也相当自信认为,深圳在市场观念和市场制度方面领先上海5年,领先北京10年。然而,从政府机构层面来说,这种判断已有点想当然,深圳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其实已并不比上海更有效率。唯一可恃的优势也不能得到发挥,某种意义上这是深圳往前走和往上冲的最大拖力,跟深圳的创业者相比,他们的创造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虽然国家列队前进确实对深圳造成了许多困扰。这一点在金融业和物流业领域表现得较为典型。比如,深圳将物流业确立为自己的三大支柱产业,应该说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且业内谁都了解与香港相比,深圳的物流业,比如港口,最大的弱项在于海关的工作效率,但是海关是垂直管理系统,地方政府无法施加影响。深圳已不具有对现行法规进行改革的优先试验权,现在中央更愿意把这个权力给予上海。
在金融业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央行进行总分行体制改革之后,深圳由原来的一级分行被降格为二级分行,这沉重地打击了深圳的金融创新能力,深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上海在进行一项又一项金融创新,但自己却不被批准。在香港回归后的四年间,深圳唯一争取到的有价值的金融创新就是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试点,但是它带来的好处跟深交所停发A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其实正是在金融业的停滞不前或者遭受到的挫折,让许多人对深圳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这四种力的相互作用,使深圳欲上不能,欲下却也没那么容易。当然你可以说深圳这几年时间里进步还是很大,每年的GDP增长率仍在1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四成以上,但是与前些年的高成长率相比,深圳大不如前是现实,不进则退,人们有理由对深圳的未来担心,如果这种盘整局面再持续五六年的话。
如果你在此时来到深圳,你所看到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深圳,处于横盘状态的深圳。深圳在横盘,作为一个深圳人或准深圳人,你自己是往上走还是往下滑,深圳不管。
我们所说的盘整是相至于上海浦东或中关村的引人注目而言。事实上,每年或者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来者,这包括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内地的失落者或异见者,或者是部分企业的挖角。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深圳仍可列为与北京、上海并列的、他们最想去的城市;在笋岗的深圳人才大市场,经常仍会是人头攒动;海外的留学生也会在对国内城市一个一个地考察后,相当比例地选择深圳,因为深圳城市的美丽,或者因为创业环境。
但是对许多人来说,来深圳之前,你首先得考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来到深圳啦,而不象以前,很多人想也不想就闯到了深圳。这些基本资格包括,第一,你要年轻,年纪太大的话,首先工作就比较难找(高级专业人才除外),其次你要和比你年轻许多的人站在竞争的同一个地平线上,这很不平等;第二,你至少要是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深圳的政策就是鼓励大学以上文凭的人来到深圳,以逐步提高这座城市每万人中高学历者所占的比例,所以政策规定必须是本科以上或中级职称以上的人调进这座城市才免城市增容费。本科以上者在深圳工作两年,一般都可获得调入户口的奖赏,这是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还相对具有更多人情味的一点,但是你若不幸没有本科学历,事情就难办得多了。你如果不在乎自己的干部身份的话,有一个变通的办法是以调工的形式进入深圳,但这让许多人有被削职为民的挫折感。
如果这两者你都具备,说句实在话,你还要看看自己的专业是否属于深圳比较喜欢的专业。深圳市确定了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保险业。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零售业、会展业、公关业。如果你是以上专业的科班出身,你的市场就比别人大了许多。倘若你更有幸是学的半导体专业,那么恭喜你了,在未来的十年内,你在深圳都会很抢手,当然还是来得越早越好。
现在假设你来到了深圳,又找到了工作。你的单位如果很有人情味的话,也许会给你提供住房,但是别高兴得太早,一般是两个人住一间公寓房,或者是几个人住一套民宅,如果刚刚大学毕业从四人一间中解脱出来,你觉得这也不错啊,但是倘若你已在社会上厮混过几年,这点就让人难以忍受。那么你去租房吧。
深圳的房价在国内属于最高的一个层次,也就是由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所构成的一个层次。当然就这三个城市来说,深圳房价要比北京低一些,和上海大致持平。在北京的中关村地区,一居室的民房至少都会在1500元/月以上,在深圳,只有罗湖及福田的上步地区才有可能达到这个价,而且并不普遍。比如在梅林一带,1000元以下,你可以租得到不错的单身公寓或一居室。
倘若你愿意降格以求的话,无论是广州还是深圳,都有另一种房子供你租住。这就是所谓的农民房。这是广东的特色,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仍有原住民聚居的村落,他们游离于城市规划的法规之外,在自己原有的地盘以内拚命地建设私房,为了将土地最大可能地发挥效益,他们的房子建得一幢一幢牵着手亲着嘴,从这栋楼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到别一座楼上去。住在这里感觉不太好,而且往往社会治安比正规小区差了好多,但是有一点,便宜啊!比如你在沙嘴一带,1000元左右可以租到两居室不成问题。倘若你住习惯以后,治安其实也没有别人描绘得那样差,而且由于广东人有开小士多店的习惯,你住在那里的一个最大好处是购物方便,哪怕是在夜里两三点钟,你都可以打电话叫外卖送烟啤酒饮料方便面上来。这可是你在北京上海享受不到的哦。
还有一种办法是你可以和人合租。或男或女。笔者的一个朋友就与另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在罗湖合租一套两居室,两人分担一共1600元的月租金,感觉还不错。在深圳,男女合租的新同居时代已很普遍,而且并没有人会象在北京那样对这一现象大惊小怪,从文化、经济、社会道德等各方面去讨论一番。
现在你安顿下来啦,让我告诉给你,你完全可以应该在深圳留下来的八大理由。
第一条理由:这个城市的规划和绿化!笔者不止一个朋友每每来到深圳,就会对深南大道、笋岗路、红荔路、滨海大道等一条又一条道路的绿化美化叹为观止。事实上,不少深圳人都有一种所谓的“深南大道情结”——当然,现在可能要更改为“深南大道和滨海大道情结”了:倘若住在深圳,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忍不住找个机会坐车从深南大道或滨海大道上走一走,去感受一番快感。倘若这人出差了较长时间,或者是外派了一段时间,他一回到深圳,就会想方设法到滨海大道及深南大道上游一游车河。建设部部长俞正声曾公开称赞深南大道为中国第一城市大道,那是他还没有到滨海大道上去爽一爽的缘故,因为那次他来时滨海大道还没有开通。
笔者一向有一个观点:住在一个环境美好的城市,你是在合法地占有政府提供的福利,从而节约自己的生活成本。深圳市财政充盈,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并非户籍人口,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福利,但是政府投巨资将这个城市建设得如同花园,城市快速交通系统保证了你在罗湖之外的地区基本不塞车,这些都是福利。在北京你逛任何一个公园都得花钱,在深圳一般政府管理的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而且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公园,你的眼睛到处都在享受,可你不用花钱;在北京你花钱也买不来出行顺畅,但在深圳你不用额外付出这一成本。
第二条理由:这个城市的气候!硅谷人在总结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的三大理由时,大多数人把气候列了进去,可见气候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笔者打死都不相信常有沙尘暴的北京中关村可以建成中国的硅谷)。宜人的气候,可以让人在一年四季都愿意勤奋地工作(中国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相信气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北方的人终究比南方要懒散得多)。这一点深圳与硅谷极为相似。除了每年春节前后约有半个月左右天气较为寒冷(穿上毛衣或皮衣就足矣,而不是象北京那样把自己裹成一个球形)、每年夏天较有一个多月较为热燥或阴湿之外,深圳绝对是个适宜于人类展开一切经济活动的城市。而且仅仅由于气候的缘故,你每年的生活开支里在着装费这方面不知省了多少钱!如果你是一个男生,可以说,你有三五套衣服就足以应付全年的日子啦。
第三条理由:香港电视和报纸。笔者有一对夫妇朋友,几次三番说想离开深圳,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问他们为什么舍不得离开?答曰:舍不得“930”。这“930”并不是广州商台的“九三零剧场”,而是香港明珠台每晚大约9:30开始播放的一部外国电影,英文原版,加以中文字幕,特别是,每逢情人节前一周,该台会连续七天播放共七部经典爱情片,让人看得大呼过瘾。许多深圳人可以放弃酒吧的狂欢而赶回家去看930,以至于很多人为此极其讨厌大陆习惯于的配音译制片,觉得少了许多原滋原味——有鉴于此,似乎内地这二年开始也学会打字幕啦。
第四个理由:为了你的私生活!陈小春这小子唱道:“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生活;没有新生活,就没有私生活;没有私生活,叫我怎么活!”对强调私生活的新一代来说,最好的居住地肯定非深圳莫属了。
很多在内地呆过的人都曾深受其害吧,家里小两口吵个架什么的,不用半天,全楼都知道了;女孩子和男朋友未婚同居了,她的脊梁骨要被人捣穿,她的父母羞愧得没脸见人;谁家姑娘到了二十七八还没嫁出去,她肯定会成为社区知名人物。北京这个城市最为典型,总有一帮老大妈吃饱了没事干,东家长西家短,唠叨个没完没了。
小伙子要是带个女孩子回自己的屋,总会有居委会老太太找借口过来看看是不是卖淫嫖娼,说不定过来的还是警察呢,那也一准儿是老太太告发的!
深圳是这方面最自由的城市,只要你不违法乱纪,谁管你怎么生活呢!租房的房东更不会关心租他房住的一对男女是否有结婚证,姑娘到三十多岁也不嫁的大把,也不大会有思想压力——压力多是来自内地的父母。爱谁谁去。也许你会说,这样助长了社会道德水准低下。也没见内地道德水准好到哪儿去耶,反而钳固了人们的生活。
深圳形成崇尚自由风气的原因可能有二:深圳极少有老太太;深圳是个重商主义的社会,单位只管你的工作,不管你的生活,更不管你的思想信仰之类,老总并不会象内地的那样常常到员工家里去看看以示关怀。
第五个理由:倘若你是做生意的,迄今为止,深圳还是国内税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如果你是搞高新技术企业的,你可以仅有3万元就可以注册公司;深圳有一百多个风险投资商聚集,你可以相对容易地融到第一笔天使投资;深圳市对高新技术企业有诸多的政策优惠以及补贴;相对来说,深圳政府机关还算是国内最高效率的政府;深圳市政府在去年大规模取消项审批项目之后,最近第二次大规模削减政府审批事项,政府对此一事情的重视程度非任何国内城市可比,至少说明深圳市比内地许多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更明白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政府少管而不是多管。
第六个理由:深圳是名符其实的美食之城。由于居民大都是来自内地的新移民——有人说,全中国的每一个县都会有至少几十个人在深圳——深圳的饮食可谓集全国之大成,你想吃什么风味特色的食物,在深圳都能找到理想之处,有网友在网上发贴道“回到长沙,才发现长沙的湘菜远没有深圳的湘菜正宗”,嘿嘿,你想想吧。
除深圳之外,能集全国之大成的可能以北京为最了吧,但是北京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哪能跟深圳比?人家卖饭的是大爷姑奶奶,给你提供食物,你就得感恩戴德吧,还想要笑脸?你还想人家未上菜先上茶未上茶先上纸巾碗筷?你还想人家随侍在侧招之即来?广东服务业态度之好,全国任何地方都不能比,这差不多应该是可以公认的吧。广州也不错,并且有“吃在广州”之称,但是广州食店里面粤菜馆占的比重还是太大了些,不象深圳这样百花齐放谁也不压谁。
紧接着就是第七个理由啦,深圳在全国最不排外。深圳虽然地处广东,但是已经给北方人给占领啦,以至于广东人认为深圳已不是一个广东城市,而是所谓“北方文化的殖民地”。深圳人口四五百万中,原住民只能占到十分之一吧,加上从广东其它地区迁来的广东人,也不会超过三成。这样广东人在深圳就成了“少数民族”,你在广州若不会讲白话生活肯定会有不方便,但是你在深圳就不会有任何不便。
其实深圳是广东人跟外省人相处得最融洽的城市。作为本地人的广东人成了少数派之后,既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地方政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土著的利益),又不至于牛逼得欺负外地人,无论你是哪里人,深圳就是你的城市。这是笔者在广州、佛山、惠州等许多广东城市生活后总结出的真理。
一般说来,移民文化是一种最有包容性的,也是最能创新的文化,移民城市经济最能产生活力。所以虽然政府改革滞后可能会显得深圳发展赶不上某某城市了这种暂时现象,一旦完全进入市场经济,深圳这种移民城市的活力便会不可抑制地迸发出来,谓予不信,咱们走着瞧。
第八个理由:深圳的小区。如果说北京是典型的“大院文化”的话,那么深圳就是典型的小区文化。在北京,一个又一个大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大院里边固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但是大院对外是全封闭的,一个大院的墙外,沿街便只是墙。
倘你是一个外地人,不幸走到某大院外边尿急啦,那么你可能要走好远离开这个大院好久才能找到厕所;而你要是在夜晚想买点东西的话,那就更惨了。对不起,除非你到商业街去,其它地方,欠奉。
深圳由于是全国房改最早的地区,地产业极其发达,所以深圳的居民大都住在小区里,深圳的小区(楼盘)数量之多,绝对是全国第一。这种小区物业管理及治安也都不错(除非你的小区紧邻一个广东土著人的社区——所谓都市里的村庄),但并非闲人不能进——除非你一看就象一个偷东西的人。而且深圳的超市、食店、药店、发屋、冲印店、银行、书屋或报刊亭、电话亭等都是跟着小区走的,一个小区建成了,所有相关的配套都会有社会力量跟着来做。就方便性来说,北京上海都没法跟深圳比啊。
今天,我费了这么多口水你还是要走的话,随你的便吧,我也懒得理你了。反正深圳就这样子了,你不来,还会有其它革命同志来,中国别的资源蛮缺,唯独活人不缺。让你瞧瞧深圳是如何在短短十年内人口达到700万的!(转贴--作者:金心异)
离开深圳的五大原因
虽然被人贴上了不如上海的标签,但深圳仍然是许多人向往的创业或上进或定居之地,这个城市以每年至少从外迁来5万人的速度增加着她的人口基数,这包括每年夏季深圳接收的1-2万名大学生。既然如此,有一些人要离开也就不足为怪了。
无法统计每年有多少人离开深圳,因为他们来时没有报到,不在户籍之列,走时也不打招呼,那么统计便不可能。但细想一下,离开的人无非以下几种:来自内地农村的打工者,由于不大可能调进深圳,他们只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闯深圳的大学生或干部,最后由于各种原因离去回乡(失败、无法立足、对竞争不适应、无法调配偶来深、不喜欢深圳。。。。等等许多理由;)有更好的发展地,或公司迁离深圳等。
除去第一类人民(地方政府显然并不把他们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只要在定量上有保证供应,深圳政府才不管你谁来了谁走了呢,迄今为止,政府没有出台稳固的政策来确保这批打工者留在深圳,哪怕是对深圳来说非常重要的熟练技工——因为政府并没有对打工者这一层次的人力资源建立档案库并加以甄别,反而沾沾自喜于为内地培养了技术熟练人才,本来应该痛心才是!)外,我们重要讨论第二类人中的一部分及第三类人。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类人是深圳当局并不希望他们离开的,但他们走了。
这一类人,人们把他们叫做“人才”。至少是香港回归后的4年里吧,这样一些人的流失和他们散布的对深圳的悲观看法感染了一些留下的人或想来的人,让他们对深圳丧失信心。细究他们宣称的离开深圳的理由,不外乎以下5种。
第一大原因,深圳没前途,或者上海、北京前途更好。这一点笔者打算放到下一节,在深圳跟北京、上海、广州对比时加以分析。
第二大原因,深圳没文化!我讲这话要详细辩证一番。老实说我最反感的是这种说法,好象说这话的人多文化似地。
如果你是一个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或一些十分需要大脑碰撞的人文科学,确实需要那么一个学术环境,而深圳没有。是的,深圳确实没有,比如说象北京那样的大量的学术机构群聚、不断的有国际上的大师级学者来访问交流、不断的有学术会议可以参加等等。这一点深圳真的对不起您啦!因为深圳不是北京,国家把顶级科研及学术机构、顶级的大学、顶级的学术经费等都非放在首都不可,深圳没有办法。这些东西往往不是钱能买来的,因而对深圳来说就无法速成。深圳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对那些深圳十分需要的专业,进行重点攻关。比如就把西安电子所的牛憨笨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全盘挖到深圳来了;比如深圳出台政策对在深圳做博士后研究的人每年补助5万元;比如千方百计吸引国内一流大学来深圳,无论是虚拟大学园还是大学城计划,都是深圳想加强自己的科研及学术氛围的艰苦努力,只是国内的大学现在都很不地道,只知索取、利用而不想真的为深圳做贡献,深圳想要的是正规办学、产学研一体化,应该说深圳为这些大学提供了相当好的环境,但是这些大学却只是利用深圳所提供的优惠,来这里搞什么在职研究生教育之类的事,迄今为止,只有北大真心实意地要在深圳搞研究生院,但是也有在深圳借机圈地之嫌。其他大学也蜂涌而来抢深圳这块教育产业的面包,让深圳欢迎也不是,反对也不是。这不能怪深圳,深圳已努力了。
如果您并不是专家学者,却也来讲什么“深圳没文化”的鬼话,那让我来跟你摆一摆道理。
首先什么叫文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深圳聚集了六七百万人,其中不乏时代精英,这些人在这里做生意、搞建设、做讲演、搞活动、吃饭聊天、上网发贴子,这些不都是文化?难道说深圳这么多时代精英在互动发展还没文化,只有山西省的乔家大院才叫文化?
不错,深圳没有北京那样多的讲演报告论坛、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多的会展、没有北京那么多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昆剧等演出,但是深圳也不是一点儿没有啊,深圳大剧院还是经常有演出的,而且水平也不低,可是您去看过几场呢?难道这些对您的生活重要到那么高的程度吗?鬼信你!我又不是没有在北京生活过,哈,北京文化活动多丰富啊,可是我在北京生活了两年,除了看过两场话剧之外,其它都没有去过,为什么?没时间。但是没去看也一样过了,为什么在深圳就过不了呢?在深圳可以说更没有时间看。我之所以这样说,是表示那些说深圳没文化的人,只是说说而已,等深圳真的有了文化,他也不会去“咸与文化”的。
又有爱好文化的大学毕业生说啦,深圳没有传统文化积淀,是一张空白纸。这让人觉得她底蕴不够深厚,因而直白得没有味道。嘿,北京、西安不错是有味道,关键是那味道好不好闻?关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争论,早在80年代末就已有许多人争论过啦,我也不想再重复,其实正象某学者所指的那样,深圳没有传统文化,所以才能更没有包袱地去嫁接现代文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圳现在的文化,或者叫被嫁接的西洋文明,要远远先进于西安、开封、成都等地的传统文化。不管你信不信,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已落后了一百多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只有开放并嫁接西方文明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也是我们已择定的道路。中国文化早晚也要走深圳这条路,无论是饮食文化、住宅文化还是休闲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都是如此。不信咱们走着瞧。
无论哪一种文化,你得让生活在这文化中的人生活得快乐,并且能激发他的创造力,这才叫有生命力的文化,而深圳的城市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文化
第三大原因,说深圳只有金钱,没有亲情和温情。
这句话有点绝对。
不错,深圳人是比较看重钱,因为没有钱就没有一切。是不是你借了亲友的钱没还,人家问你要,你才这样感叹吧?如果在内地的亲友,可能你借钱不还他都不好意思去催要是吧,但是深圳人是会问你要的。这个面子还真不能太给你了,这样都借钱不还,最后是谁也借不到钱了。是的现在在深圳借钱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大数额的。深圳人的流动性太强,借钱给你的风险还是太大,人都是利已者,金融风险的防范意思是不可或缺的吧。但你以为在内地现在借钱还跟过去一样容易吗?一样不容易啦。
深圳没有亲情和温情?这话应该修正为在异乡没有亲情和温情才对。任何人离开故乡到异乡,都不会有在故乡生活得那么感情丰富多彩那么随心随意,而不只是只深圳这样。只不过深圳是个彻头彻尾的新移民城市,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都是主人也都是客人,所以任何人对外来人也很难把他当贵客看待,你来你就来嘛,要我那么热情?我也是客人嘛,凭什么要我对你热情?各忙各的吧,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这样吧。
其实深圳也没有你说的那样冷漠无情吧。同乡之谊、同学之情、同事之纠缠、死党玩伴之温暖、情人之温柔、夫妻之相濡以沫、故乡父母关切之心、来深父母天伦之乐,这些不都是情?
不错,新周刊说深圳是中国最有欲望的城市,但是还没有到物欲横流的地步吧,倘若你认为武汉、兰州、沈阳这些地方的现状还不算是物欲横流的话。我不知道,但我至少知道,深圳人在巴士车上给老人或孕妇或抱儿者让座的比率绝对比青岛或郑州或长沙高。虽然深圳人掏了远比这些地方贵的公共汽车票。
第四大原因:深圳已失去了创业激情了,我不喜欢保守守成的城市,尤其不喜欢深圳这样——眼看着她蜕变,痛心呐!好!您这样想的话,我佩服您到五体投地。我也不喜欢深圳这样子,但是哪有十全十美的地方呢?
其实说深圳失去了创业激情,更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失去了创业期的灵活和创造情,失去了初创期的工作努力和热情。因为一般老百姓没什么降低热情,有“赚钱”二字在激励着大家呢,谁跟钱过不去?所以大家都还在热情洋溢地找钱,创业激情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流动。现在的问题是,深圳人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正在被一个效率不能迅速提高的政府体系、以及一个无法再往下改下去的体制束缚起来,受制于它,只好止步不前。
比如政府效率提高的问题,这是在体制内也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但深圳显然做得不那么理想。尤其是政府部门,互相扯皮,只有自己的官帽重要,老百姓的幸福不重要。2001年的政府提速运动效果不那么明显。这一点深圳要检讨。
深圳最大的变化是深圳无论如何去争,都不能从上海手里争回经济上的试验权了。深圳办了两张党报,却将新兴媒体中心的角色拱手让给紧邻的广州。反过来,广州的媒体却将深圳这个商业重镇当做了一个理想的市场,全国另外的几个媒体中心,都没有广州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一个深圳这样庞大的处女市场可以去方便地就近开拓。
如果您是因为这而离开深圳,我无话可说。不过呢,举中国之地,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可能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理想主义者满意,这也正是理想主义者之所以为理想主义者。就思想之活跃程度来说,北京、广州都好过深圳,但是从经济的活跃程度来说,却都不如深圳,所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您如果觉得能够忍受的话,还是呆在深圳吧,如果难以忍受,那您走吧,希望有空回来看看!
第五大原因,深圳房子太贵啦,偶买不起大房,没法接老娘过来,可是偶又特别想念俺娘做的泡菜。
唉,那也真是没办法,回到你娘身边去吧,如果无法为国尽忠,也该好好尽尽孝道啦,我支持您。
那我只好转身过来批判深圳的高房价政策。
目前深圳的房价,总体而言是仅次于北京,与上海相当,略高于广州。在全球城市生活成本的排座次中,北京上海一般能进入全球十大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之列,深圳还没有进入十大,但也不远了,一般是在第11到20之间打转转。这对深圳来说绝不是个好事情。
房价高企意味着在你这里做生意或居住成本都会较高。这将极为严重地影响到这个城市的竞争力。事实上深圳已面临着营商成本上升所带来的竞争力下降的严峻问题。台商在东莞的聚集就是一个例证。
你不能跟北京、上海比呀,人家高房价,人家有那个资格,北京是首都,全国人民支撑着它呢,全国哪个城市萧条喽,也不会让北京萧条,所以北京有保障;上海是我国在国际上力推的门面,倘若万商不云集的话,中央想办法也要让它万商云集,所以上海也有保障。但你深圳谁来保障你的营商环境呢?你只有靠自个儿,那你把房价弄那么高,把人家都吓跑了,可不好办。
有人说啦,深圳的房价高纯粹是市场供求关系啊,政府干预不了啊,需求劲旺,给抬上去了啊。这话也对,也不对。深圳需求旺盛是没错,可是大部分买房者对高房价还是无奈,没办法,才接受,而且是靠按揭寅吃卯粮才有财力安家,购房按揭时银行的利率政策又太过保守,贷款利率过高让消费者难以承受。大部分人是用了吃奶的力气来供房啊,主政官对这一点却似乎无动于衷,而满足于深圳人有钱买房这样一个论断。
而且政府绝对不是说没有在供求关系上做手脚。最大一个关键就是二线关。虽然所有深圳人都明白二线关对深圳其实已没有什么意义了,早该拆啦,但是深圳地方一直没有拆,除了这事不取决于深圳地方政府外,也不能排除深圳地方乐见这样。关不拆,关外物业就只能是深圳人的第二第三选择,购买力的七成以上就会仍集中在关内,房地产商的视线就仍旧倾向于关内。关内的土地供应量十分有限,可以说用一块少一块,这样关内的地价就不可能下降,房价就不可能低下来。这对政府是有利的,因为政府通过卖地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此外在卖房过程中,政府也能收到更多一些的税费。
除此之外,政府本应做的还有平抑物价的措施啊,香港那样自由的市场经济,港府还可以搞出“八万五”来打压房价呢,何况深圳乎?深圳市所谓的安居房,自连续推出莲花北、梅林一村、益田村、桃源村等小区后,步伐显然慢了下来,彩田村迟迟没有交屋,留仙村计划弃止了,而且更下一步,没有新的安居小区推出了。在今年下半年之前的一年多时间,没有安居房分配方案出台了。
政府兴建房的兴趣锐减,据分析可能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此前兴建的小区,已基本解决了政府公务员的住房,他们可以无忧了,再接下来的主要购房者是低收入阶层,但是在深圳来说,所谓的低收入阶层,大多也是白领,倘若勒紧了裤腰带,也能买得起较经济的商品房,于是政府就没有迫切的愿望来解决他们的需要;二是这部分人既然也是地产商的潜在客户,政府就不愿去得罪地产商,因为深圳这两年增长乏力,房地产正是其中一个经济增长点;三是政府财力这几年由于响应中央号召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缘故,变得十分的薄弱,前几年搞梅林一村,政府又袖太多,现在财力不逮,就不想再依此模式搞下去,但是倘若新的政府小区倘若在规划建设等方面比梅林一村差太多,就会没有市场,卖不出去的话,政府就掉了大了。
但是为了保持深圳的竞争力,压低房价是非做不可的一件事儿。无论是兴建政府小区,还是兴建政府出租房,都得尽快操作才行。长远来说,深圳的房价应该跟广州持平才算合理。
深圳的对手:北京、上海、广州
成都和重庆曾在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又一次起过争执,这对宿敌这次争执的标的是,谁是中国的第四城市。当时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进行嘲笑。其实举目当今之中国大陆,要说第四城市的话,难道除了深圳还有别个吗?无论是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其中一个主要指标是经济总量)、城市竞争力、城市商业人气(其中一项主要指标是每周航班数量和客流量,另一项指标是星级酒店数量及开房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都属于中国城市的第一集团。这肯定是中国的四大营商城市。事实上,北京、上海、广州,正是深圳的三大对手。
先说北京。
本来北京和深圳不应该是敌手的。这两个城市渊源极深,从心理上又最为接近。
可以说,深圳是北京派出的先头部队,北京是深圳的大本营和心理依归。北京是深圳抱着吸吮的乳房,是深圳的快乐老家。先不说深圳的改革开放权是北京授予的,深圳最初的建设者,从资金到人才都从北京获益良多,各大部委都在深圳有办事机构。北京不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按说他也不应将经济作为重点方向。这样的话,京深之间就永远也不会分道扬镳。又或者,北京你就发展首都经济,你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再加上你原有的重工业(深圳没有重化工业),那么双方只有互补而没有竞争。
但是北京和深圳还是成为了竞争对手,这全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没有技术支持,深圳的解决方案是借用北京的科研实力,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吸引过来合作,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这在北京没有特重视高科技产业之前大家还相安无事,但是在2000年后,北京就不干啦,说这是我的优势,我也要搞。北大、清华怎么着也得给面子啊,所以其产业重心就无法南移深圳。
深圳因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着一鞭,有了些基础,所以就雄心勃勃地想成为中国的“硅谷”,北京说,只有中关村才是中国的硅谷。于是就要中央明确中关村的至高无上地位,中关村战略就相当于80年代中国搞深圳、90年代中国搞浦东一样,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这还不够,那个段永基还说什么干脆你别的地方也不要搞高新技术产业了,都拿到中关村来搞,集全国之力打造中关村吧。深圳好不容易争取到高交会作为国家级的盛会,与广交会、厦门投洽会一样的级别,以为这为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一个基础优势,然而北京很快就将国际周也要升格为国家级,国家各部委谁不买一个面子啊,于是也好几个部委参加,阵势比深圳搞得还大。搞展会北京当然有优势啊,可以请来许多中外政要、专家学者、巨头大鳄,这一点深圳当然不能比。对于你来说,在北京和深圳之间你该如何选择呢?要是怕冷你就呆在深圳,要是怕热就到深圳来;要是向往自由就来深圳,要是热衷政治和钻营那就去北京;要是喜欢绿色和新鲜空气就呆在深圳,要是喜欢沙尘暴那你最好呆在北京;要是做文化方面工作,比如做媒体,最好去北京,要是做证券之类投资生意,那何妨呆在深圳,但是你在北京要有线人或靠山。
呵呵,我是个刚从北京回到深圳的人。打死我我都不会定居北京,要是偶尔出趟差北京那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再说上海。
上海与深圳之间的矛盾,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怨深圳年少气盛,心气太高,80年代蹿红了10年,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啦,居然想什么事都跟上海争,要知道人家上海是老贵族啦,30年代都是远东第一大国际都会喽,从来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地位都没有动摇过,跟他争宠,深圳凭什么?
这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倘若只是心理因素,那么找一下心理医生看一下也许就好了,问题是夺了宠就意味着从前深圳得到的现在都得不到了,都给上海去了,深圳的利益受到了巨大损夫,所以牢骚满腹也不足为奇。这问题出在我们国家做事情的习惯上,我们做什么事总要抓龙头,解决主要矛盾,所以做事总要树典型,或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非此即彼,抬这个就要打那个,否则就觉得冲淡主题。具有排它性。这样子不好。
上海你要成为中国的或者东亚的金融中心你就去成嘛,你别连我应得的一份也拿去啊,我只是想成为区域的金融中心而已,这对我深圳很重要啊,这是我的三大支住产业啊。都给你我怎么活下去?怎么跟广州竞争?
所以深圳与上海症结就出在金融业上。先是央行总分行改革,上海自然是一级分行,而深圳居然以行政级别原故划入到二级分行。许多原有的金融创新的权力都被取消了,上海就借这机会连连有大动作,而深圳则偃旗息鼓。更有甚者,那些外资银行们,在纷纷抢滩上海的同时,还有些家伙们趁机关了在深圳的机构,这让深圳情何以堪?
2000年底,深圳和上海又开始争另一个宝贝,那就是所谓的高新技术板块,后来改名叫创业板。争的结果,深圳争了过来,但是上海顺水推车,从北京那里拿到了主板合并的计划,也就是说,深圳你要将原有的主板合并到上海来。创业板是画的一张饼,主板却是怀里实实在在的馒头,深圳丢了实实在在的馒头,拿着那张画着饼的纸,不能充饥。
还有一争的就是IC产业,所谓的半导体产业。深圳也争不过上海,TMD台湾人就是喜欢大上海这种虚荣心你有什么办法?
深圳如果不去跟上海争第一,以平常心看之,做好自己的事情,未必就会比上海差。别的不说,就这城市环境,花园一样啊,交通这样顺便啊,上海远远没法比。而且人才也多的是啊,总不能全都去你上海吧,深圳总还能留住不少吧。你吃大饼,我们吃小饼行不行?
再说,风物也要放眼量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来深圳与香港真的一心一意联手的话,这还是个未定之局呢。谁也不能不承认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双火车头之一吧。
至于你是去深圳还是上海?我这样跟你说,如果你现在在深圳,那你就继续呆在深圳,如果你现在在上海,那你就继续呆在上海,别挪来挪去的啦。如果你从第三地来,正要在深圳与上海之间做个选择,那么,如果你是个女孩子,你去上海吧,一是上海商业零售业远较深圳发达,你可在那里尽享购衣服买化妆品的无穷乐趣;如果你是个男孩子,那么到深圳来吧,在深圳你若成功,那会远比上海要成功。
最后说广州。
广州和深圳注定要成为冤家。这原因一如沈阳和大连、青岛和济南、南京和苏州、杭州和宁波、福州和厦门、成都和重庆等等城市要成为冤家一样。为什么?中国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嘛。
广州原本是中国的外贸中心,然而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是深圳,中国有七分之一的货物从深圳出境;广州港原本是华南最大的港口,但现在深圳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广州原本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把一切都改变了,大量的券商在深圳崛起,许多的基金盘据在深圳,招商银行及平安保险公司的成长更是让广州无可奈何。深圳在金融业的地位显然已高出广州许多;总之广州以前是无可争议的华南王,但是现在广州在罗列自己的许多统计数字进都有点心虚,所有广州在所谓国内大城市中排第一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统计口径没有把深圳算进去。现在广州的经济总量还在深圳的前面,但是深圳超过广州似乎是迟早的事情,除非广州象兼并番禺花都那样再将南海、佛山收入口袋中,采用物理方法扩大体积。
不过话说回来,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最应该搞好关系,因为在全中国,没有哪两个双子星座的城市象广州和深圳之间这样联系紧密,广深线无论铁路还是公路都是全中国最忙碌的城际交通线。而且广州也不是说没有可取之处,他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深圳学习,比如广州地产商的大盘就搞得比深圳好得多,比如广州的房子就比深圳便宜,比如广州的媒体业就比深圳发达得多,而且广州的几家媒体在深圳都俨然有反客为主的架势。
至于您选择广州还是深圳?我想这根本不会成为一个选择题。您如果是要离开深圳的话,您也绝对不应该是去广州。
(摘自凯迪网络 本文仅供参考,文章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限于篇幅,本文略有删节)
|